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
“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加快我省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目標。究竟何為現代產業體系,《綱要》給出了詳細的定義:“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現代農業為基礎、服務業為主體,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作為江蘇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應該說是水到渠成,也是把中國特色和江蘇特點緊密結合起 來。”省發改委主任毛偉明說。
先進制造業基地,體系建設的支撐點
要把我省打造成為先進制造業基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綱要》所強調的重要內容。
今年春節前,倍受關注的“江蘇省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正式設立,這給無數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新興產業企業帶來了騰飛的希望。加快新興產業發展,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推動力。毛偉明解釋說,江蘇是經濟大省,但是遠遠沒有到經濟強省,從三次產業結構講,服務業占比偏低,發展滯后;從二產講,處在產業鏈的低端,附加值不高;從核心技術講,技術對外依存度比較高,要扭轉這種局面,就要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盡快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
《綱要》提出:“深入實施新興產業倍增計劃,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節能環保、軟件和服務外包、物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六大新興產業,同時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光電、智能電網等新興產業。”翻閱《綱要》,未來五年新興產業發展的目標極為明確:重點實施300個以上重大產業化項目,培育500個以上重大自主創新產品,形成200個以上國內外知名品牌等等。到2012年六大新興產業銷售收入實現倍增,到2015年超過5萬億元,形成一批千億元級的科技領軍型企業和產業基地。六大新興產業“十二五”期間如果達到5萬億的規模,占到工業產值的30%,占 GDP的比重大概是15%,那么,這些新興產業將實實在在成為我省新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要實現新興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江蘇不僅要成為新興產業的制造大省,還應成為應用大省。”南京大學教授錢志新說。他認為,新興產業要實現高端化、國際化,就須掌握核心技術,這需要通過大規模的應用來推動實現。
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還須全面提升主導產業和傳統產業,這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環節。有關人士指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不能忘了傳統產業,而且改造提升的迫切性比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傳統產業不是沒有市場,不是夕陽產業,有很多永久性產業,是永遠不斷地創造市場、提升市場、開拓市場、完善市場。例如,服裝是最典型的,有一階段講服裝是夕陽產業,現在沒人這樣說了。服裝產業里面的提升,除了設計、質量、面料,更多的是商標、品牌的提升,現在服裝行業遠遠超過實用性功能。再如冶金行業,它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性產業,任何時候都需要,永遠需要不斷提升。
建設現代服務業高地,調結構不可不做的“功課”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方向。《綱要》提出,加快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樹立“江蘇服務”的嶄新形象。
為何要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體的產業結構?這是因為在目前,我省三次產業結構中服務業占比依然偏低,服務業發展不充分,服務業發展相對來說比較滯后。“結構調整,關鍵就是三次產業結構。‘十二五’期間,江蘇要下更大的決心,花更大的力氣,采取更大的措施來發展服務業。”毛偉明說,“到‘十二五’期末,服務業占比若能達到48%,也就初步建立起了以服務業為主體的新的發展格局。”
“十二五”期間如何發展現代服務業?《綱要》明確了發展方向,即“以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國際化為方向,促進生產服務業集聚化、生活服務業便利化、基礎服務業網絡化、公共服務業均等化,推動服務業比重提高、結構優化、競爭力提升”。在“十二五”期間,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和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每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到2015年生產服務業占全省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40%。
服務業業態眾多。根據規劃,我省未來五年將重點發展金融業、物流業、商貿流通業、旅游業、房地產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服務外包業、科技服務業、商務服務業、教育培訓業、家庭服務業。
此外,《綱要》還強調要加快服務業專業化發展,即推進制造業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建立從產品創意、設計、研發到物流、營銷、品牌推廣等各類專業化服務企業。“十二五”期間,全省每年分離1000家以上制造業企業發展服務業,其中省內重點行業的龍頭企業每年不少于50家。
產業集聚發展,形成下一輪江蘇競爭新優勢
加快產業集聚發展,是為了形成我省下一輪的競爭新優勢。
毛偉明認為,進一步提高產業集聚發展水平,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途徑。產業集約發展,假如還是按照原來的思路分散發展,比較小型,比較低端,肯定構不成現代產業體系,“現在國內工業的整個產品的增值率只有25%,發達國家工業的增值率在40%,我們低了15個百分點,原因就是我們現在產業鏈不完整、增值率不高。假如有完整的從設計開始,到制造,到銷售,整個營銷網絡,那整個效益就留在產業鏈當中了嗎?所以,要形成產業鏈,肯定是要按照特色產業基地來,形成前后的循環經濟,那么這樣,它的競爭力才強。”
要在產業鏈上做文章,在核心競爭力上做文章,在自主創新上做文章,需要提高集聚集約水平。根據規劃,我省將以新興和優勢產業為重點,依托專業園區、科技園區和開發區,引導新興產業、主導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資源集聚,形成一批市場影響力大、產業配套能力和創新活力強的特色產業基地,構建“帶”、“群”、“網”狀分布的產業基地格局。重點建設南京軟件和服務外包、蘇州電子信息和納米技術、無錫太陽能和物聯網等龍頭帶動型、創新驅動型和品牌推動型基地。到2015年,培育建設100家銷售收入超200億元的省級特色產業基地,逐步形成“一縣一基地”發展格局。同時,將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到2015年,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超過100家。
“按照我們的目標體系,到‘十二五’期末,江蘇經濟總量要達到人均1萬美元,是個重要的標志,‘十一五’期末是4萬億,五年平均增長10%左右,在這樣一個發展階段,把高新技術作為先導,新興產業作為重要推動力,逐步構成以服務經濟為主體,現代高效農業基礎比較鞏固的這樣一種新興的產業體系,應該說江蘇完全能夠確立起來。”毛偉明說。本報記者 宋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