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國家調控政策頻頻出臺,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一邊是鋼鐵企業借淘汰落后產能之名重組、興建新項目,產能規模擴大幾倍。我國鋼鐵產能“越淘汰、越過剩”的局面何時能打破?
早在2006年,國家發改委就曾發文要求,2006年淘汰全部2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爐,2007年淘汰3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爐和20噸及以下的轉爐。去年6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提出“除國家已批準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外,2011年底前不再核準、備案任何擴大產能的鋼鐵項目”。
中國大豆深陷外熱內冷危局 利潤遠不及玉米水稻 上海公布房價控制目標
專家稱未來十年收入差距還會擴大 多晶硅長單價漲至兩年來新高 8月1日起未獲許可不能經營乳制品 遼寧建高鐵拆房 被指敗家子工程 震后東京房價:真的貴得要命嗎 和訊網新聞中心誠聘編輯 然而,這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沒能夠遏制鋼鐵行業產能繼續擴張的勢頭。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統計,2009年我國的鋼鐵產能為7.2億噸,2010年達到7.7億噸,到2011年,這一數字將超過7.9億噸,而市場需求只有4.7億噸,過剩2.2億噸。
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確定了2011年我國經濟工作的重點將落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鋼鐵行業也要進一步加快結構調整,通過淘汰落后、優化產業布局、加快并購重組等方式來遏制產能過剩。
近年來,很多業內人士都感嘆,鋼鐵行業的淘汰落后工作一直在進行,但產能越淘汰越多。那么原因何在?國家的調控政策為何在地方落實不下去?
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副會長宋繼軍認為,鋼鐵落后產能越來越多,與市場需求有莫大關系,從我國的國情來看,城市化進程在不斷加劇,大基建項目頻頻上馬,對鋼鐵的市場需求很大,尤其是對建筑類粗鋼產品的需求,有市場才有需求,正是對利益的追逐,鋼鐵企業才會頂風作案,國家要求淘汰小高爐時,這些企業變相改擴建大高爐,如此一來產能非但沒有減下去,重復建設與產能過剩現象卻越來越嚴重。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學院教授許中波在山西調研時發現,在一些貧困地區,鋼鐵企業是納稅大戶,當地政府在貫徹淘汰落后產能時消極應付甚至暗地里支持鋼企。
在多位鋼鐵業專家看來,中國鋼鐵業陷入越淘汰越過剩的“怪圈”,和地方政府的消極應對有很大的關系。
事實上,鋼鐵企業幾乎已經形成共識:“未批先建”,許中波形容這類鋼鐵“黑戶”就如農村的超生游擊隊一樣,而且是誰老實誰就吃虧。
就拿武安來說,畢竟鋼鐵產業還是地方GDP和就業的重要支撐。鋼鐵企業對武安市GDP的貢獻高達70%,僅鋼鐵主業從業人員就占當地人口的10%,“促增長保就業”永遠是地方政府高懸的一把劍。
關掉企業還是執行國家調控政策,這對地方政府來說無疑是兩難選擇。
對于淘汰鋼鐵落后產能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寶鋼集團八鋼公司董事長趙峽曾對記者表示,八鋼希望將來能夠替代新疆其他一些落后小鋼鐵企業的產品,通過加快八鋼的發展,在區域內實現淘汰落后。他認為,建設優質鋼鐵項目的企業還應肩負起部分幫助地方淘汰落后產能的責任。